top of page

恕道──如心之道

作者: 徐詩雅

學校: 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在論語魏靈公篇中,孔子學生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後,深怕子貢不解其意,於是再加以詮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所謂「恕道」就是「如心之道」,推己心如彼心的推己及人功夫。


        人都會犯錯,而這個錯誤或許會傷害到他人不管是否蓄意,如何解決呢?傷痛要如何做才能撫平呢?用原諒、寬恕去對待所有傷害你的人,這是使自己從憤怒、怨恨中解套的不二法門。真正的寬恕並不是指讓傷害別人的人免受責難,使自己一味承受別人所給的苦痛,而是使自己心中平靜安和。


        倘若無法做到寬恕,是無法成長茁壯的,也無法堅強的去面對困境的,因為不願意原諒別人,使自己不停自怨自艾,沉溺於永遠的苦痛無法自拔,但是世人並不在乎我們是否受到不公平對待,是否承受心酸的過去。而當我們仍緊緊抓者自己的傷口不放,殊不知已因此失去錯過多少機會,忽視掉的不僅是愛護我們的人所給的關愛,更多的是錯失掉生命當中應屬我們的珍貴風景和青春年華,是如此得不償失啊!甚且有些人會去報復仇人,心中因仇恨產生的殘忍和黑暗將矇蔽那些人的雙眼,無法看見人與人之間最可貴是「愛」,「恨」只會不斷的將愛磨滅和吞蝕掉,傷害愛他們的人,報復之心只能產生新的傷害,是無法使自己的怒氣真正地平息,而在報復的當下自我厭惡的痛苦一定也不好受,冤冤相報何時了,不是嗎?


        寬恕其實並不困難,對不起也不是一句難以啟齒的話,說對不起也並不代表委屈自己。當犯錯時要懂得道歉、補償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而受傷害的人也要明瞭可恨、不可原諒的是「罪」,而不是「人」,如果犯錯的人懂的悔過,那我們應該要學會去接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寬恕使我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傷口,承認自己的脆弱,淬礪我們的心志。寬恕的力量雖不大,但卻足以停止一場戰爭,拯救無數生命。不僅如此,根據醫學報告,寬恕有助於身心健康,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每個人都有摯愛的人或事物,而當有一天失去了,心中感到如活活被撕裂般的深痛,但如果有人能從這樣的黑暗走出來,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既堅強又溫柔的人。堅強,是因已經歷許多的苦,心已堅定不移。溫柔,是因真切體悟到痛是怎樣的折磨人,所以能更溫柔的去對待包容別人,絕對不讓自己犯同樣的錯誤。必須要能寬恕別人、放下傷痛,才能真正證明已走出過去的黑暗,能迎接一個充滿希望、繽紛色彩的豁達人生。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