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作者: 潘叙蓉
學校: 復興商工
當你打從心底原諒別人,給自己留退路,遇事少說一句,退讓一步,給別人台階下,自己的路將會更寬廣,也就免了生氣,過舒服的日子。但也有人不是這麼想的,像從前的暴君可以立刻殺掉得罪他的人,什麼酷刑都可以用,一點都不手軟。例如明朝時方孝孺得罪了明成祖,成祖滅他的十族,也包括他的朋友、學生,加起來死了八百七十多人,還有充軍垂死的千餘人。成祖當時當然快樂了,但日後會不會後悔,能原諒自己嗎?能安心嗎?如果犯法殺人,處罰兇手就好了,何必牽連其他的人呢?所謂「罪不及妻孥」!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喜有愛、有怨有恨、有恩有仇、有好有壞;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恕道」來維繫。而恕道的概念存在於許多不同的文化中,像是在印度、希臘、猶太、中國哲學中均有論述,是被視為解決紛爭的途徑。例如在儒學中有一篇是寫關於恕道的對話,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第十五之二三》,其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讓別人去做。將心比心,就是儒學所倡導的恕道。
我覺得正所謂將心比心,凡事以”同理心”看待,用對方的角度來了解事情,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設想。例如噪音是我所不想聽到的,可想而知,別人應該也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因此,當在看電視時,就不可放大聲響,開車時不可亂按喇叭,更不可在公園裡用擴音器強迫大眾聽我唱歌或演講。又如水污染、空氣污染、果菜農藥餘毒,都是我所不不想遇到的,所以,我想也不會有人想吧!因此,工廠不可任意排廢水,冒黑煙,果菜農藥未消除,就不可採收出售。
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此金科玉律,例如蕭伯納說過:「『沒有黃金定律』,這就是黃金定律。」他指出,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你理想中的待遇,不一定與別人的想法相同。但是,當有人在緊急危難中的時候,如果自己就只是在旁邊不幫忙也不想點辦法而且還一直冷嘲熱諷的,那我想如果下次遇到這種事的是自己,那人說不定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回報”自己呢。
不過用說的容易,實行卻很難。我們也只能努力去實踐。因為如果相信儒家的「天道因果」;或「西方宗教」的天主管事,別人辜負了我,天主會罰他,我們應該可憐他。因為天主的罰可能就在眼前,是不容逃避的。也或許我們得罪了別人,自己還不知道,還能不原諒別人嗎?要祈求天主寬恕的是我們自己,哪裡談得到恕別人?所以,我們要謙讓於懷,凡事退一步,與人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