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寬恕,生命中最美的選擇

作者: 楊詠涵

學校: 彰化縣私立精誠中學

        一個陰暗有霧的日子,有兩個小孩在沙灘上玩耍,其中一個說:「喂,你看到那閃爍的光了嗎?」另一個回答說:「看到了,我們走近一點看。」兩個孩子肩並肩向著光跑去。有時一個在前面,有時另一個在前面。像競賽一般,他們竭盡全力,跑得越來越快。努力和速度使他們兩個非常激動,忘掉了一切。第一個到達門口的孩子說:「找到了!」並把門打開。另一個衝了進去。裡頭異常的光線使他目眩神迷,大聲地說:「多麼奇妙!多麼燦爛!」原來,他們發現了黃色帝國的寶庫。這項功績使他們獲得了重獎,深受世人的羨慕並名揚四海。多年過去,他們老了,變得好愛爭吵。其中一個決定要用金子鐫刻自己的墓誌銘:「這裡長眠著的是那個首先發現寶藏的人。」另一個隨後說道:「可是,是我打開的門。」


  這是首兩位中華民國國籍的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和楊振寧,在獲獎後五年徹底決裂的故事。李政道在1986年撰寫的「破缺的宇稱」一文中,以這個生動的比喻形容兩人的關係。這兩位華人物理界的科學巨人,因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及究竟是誰先提出得獎作品的問題分道揚鑣,直至今日,時間也沒有消弭兩人的恩怨。我想,如果當時他們懂得寬恕、懂得放下情緒並跳出這場人生僵局,或許就能再一次震撼物理界,往後的人生也大有可為。


  神學家史密德曾說:「放棄報復的權利,等於放下背負沉重的世界。」德蕾莎修女也說:「如果真的想去愛,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去寬恕。」當我們放下一時的情緒饒恕他人,對世界充滿善意,美好的事物就自然地被我們吸引;相反地,當我們悲觀、鬱悶,一早醒來心頭仍縈繞著自己以為早已搭乘快車離去的苦楚,負面的一切就會相繼報到。幸與厄,在於如何使用內在磁力,如何將心中的怨恨放下。懂得寬恕,就是懂得愛、懂得善待自己。


  藺相如把國家危難放在首位,將個人私仇至於身後,容忍廉頗一次又一次的當面羞辱,而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曹操大敗袁紹後,在敵營發現許多自己官員和袁紹聯繫的信件,在看都不看一眼的情況下便用一把火燒了,此舉動使他的手下誓死效忠他,並成就了其霸業;明朝董篤行寫下「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後,家人便主動在建房時將地基讓出幾尺,也因此感化了鄰居。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走過茫茫高原,才會知道太陽的熾熱;經歷過漫漫長夜,才會懂得擁抱黎明的彩霞。生命中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死角,沒有永遠的仇恨,更不須成日杞人憂天,庸人自擾。有時所謂的「絕境」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塊小石子,跨過去、輕盈地轉個彎,便峰迴路轉,就能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和溫暖。


  如果今天的你不能比昨天的你更喜歡自己,那明天對你來說,又有什麼意義?握緊拳頭好像抓到了什麼,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張開雙臂好像兩手空空,其實全世界就在你手中。試著敞開心房,選擇寬恕,你會發現,這個生命中最美麗的選擇,其實很簡單。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