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恕」起耳朵聽──我所聽來的恕道
作者: 陳琦涵
學校: 高雄市立文山高中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成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這是孔子所提出的恕道觀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指:自己所不願意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反觀之,比較積極的做法就成了: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也就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別人,人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世界或許就會減少許多紛爭,多了幾分和樂。
有一次,在我撘公車時無意間聽見兩位婦人的這麼一段對話:
婦人甲高亢而尖銳聲音裡充滿了敵意和不悅道:「隔壁林太太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半夜兩三點了還在蹦蹦跳跳、吵吵鬧鬧?是不是他兩夫妻離婚,大人消遙去,孩子就放給他當野人,沒人要管了,細漢丟安捏不受教,以後係欲安怎咧?」聽那婦人國、台語夾雜,說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離她們的座位還有些距離,我只是靜靜地在一旁聽著。
等婦人甲說得高興了,婦人乙便淡淡地開口:「啊!別人的事情妳管這麼多做什麼?他們夫妻只是離婚又不是沒在照顧小孩,妳把人家說得這麼難聽,如果是妳被這樣說,心情會好嗎?」我恍然抬起頭來,瞄了一會兒婦人乙的神色,只見她不急不徐地看著婦人甲,婦人甲被她這麼一說,顯得有點不好意思,之後便靜默了好一陣子,她都沒有再發話。
我心裡很是佩服婦人乙,她的那句「如果是妳被這樣說,心情會好嗎?」一直回蕩在我的耳裡,這大概就是孔子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吧!自己不想被別人當成飯後八卦的主角,自己就不去說人家閒話,雖然這只是我無意間聽到的對話,但在無意間卻能更充分地顯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待人處世的態度。我覺得婦人乙表現出的「恕」很值得讓人效法,但婦人甲被糾正過後也沒有惲怒,知道自己做錯了也就沒有再繼續說下去了,這也是挺不簡單的!
第二次,我又在公車上聽到了一對母女的對話:
「今天老師給我一條巧克力,我分了一半給小芬!」小女孩笑得合不攏嘴,手裡還拿著剩下的半條巧克力揮舞著,隨後,她母親開口:「哦?是嗎?這麼好的東西你怎麼沒有自己留著吃呢?」感覺的出來她只是刺探性的問。小女孩笑嘻嘻地回答道:「因為這是我喜歡的,小芬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她一定也會喜歡我分給她的巧克力!」母親看著自己的女兒,滿意的笑了笑,摸摸小女孩的頭:「是呀,妳喜歡的,小芬一定也會喜歡!」我在一旁也不自覺地綻開了嘴角……
婦人和女孩,一種是比較消極的「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一種是比較積極的「如果是我喜歡的,別人可能也會喜歡」,我認為兩種做法都是推己及人的表現,都是值得我們去效仿的,除了像婦人一樣不道別人閒話家常那種消極的「恕」,我們更應該像小女孩一樣,以「我喜歡,你也會喜歡」這樣的心態,多多散佈歡樂,多多散佈愛,我們的世界就會多了更多笑顏,更多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