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恕●道

作者: 張众瑾

學校: 屏東女中

       「噹—」莊嚴的鐘聲悠揚,更覺一方幽靜,佇立山頭的是素樸佛殿。身臨法鼓淨土,心情渲染寧靜。道場中聖嚴法師的禪思,在我心中激起漣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慈悲可以化解敵對?慈悲心會不會被濫用?智慧就真的沒有煩惱嗎?

        禪意高深,心中哄哄然的不解縈繞著。漂浮的迷惘因媽媽的話語而暫明。她道起親身經驗。曾被同事利刃般的話刺傷,在受傷的當下她非常生氣,日後念頭一轉,媽媽選擇原諒,並且因那句冷嘲熱諷而發憤精進,最後不但讓同事刮目相看,更使自己有了一番成就。媽媽的寬恕,受益的不只是被原諒者,原諒者更能因寬恕而獲得正向力量。寬恕是一股柔軟的力量,國文課本老子的話語「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也讓我看見這股力量;歷史長河,承載著寬容的身影一一來到心中。光武帝劉秀看見辱罵自己的公文,選擇付之一炬,化敵為友,更中興帝室;假如李世民因魏徵直而無隱而判他死刑,他不僅失去諍臣,也可能失去歷史定位。而被寬恕的歷史佳話如繁星,照耀長夜:楚莊王絕纓,晉楚之戰中誰衝鋒陷陣,成就楚國的霸業?管仲曾暗殺桓公,桓公仍重用為相,管仲尊王攘夷,誰與爭鋒?寬恕是智慧,是創造雙贏的智慧。

        升入高中,不時思索我的人生信念。李安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獲得迴響後談起這部作品,他說這部片子主題在信仰,信仰和宗教是兩回事,宗教是社會組織。李安:「你要被試煉,才知道信仰的力量。」這句訪談,我了解信念不是憑空可得,內在的信念必源於試鍊,實踐。子貢曾向孔子詢問一生奉行的字。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是孔子認為一生須臾不可離的信念。孔子生於春秋,禮樂衰微試鍊著孔子,因此提倡「仁」。仁即「愛人」,要達到愛人這個宗旨,首先要能實踐盡己,進而推己及人。「仁」是君子的終極目標,「恕」就是通往仁的必經之路,「恕」就是孔子仁道的實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校園大道立著至聖先師的身影,我的人生之路絕不像歷史偉人般的坎坷與失落,但一樣充滿試鍊。孔子的盡己與推己及人的智慧在校園裡被宣揚,聖嚴法師的禪思在我耳際響起,此際我豁然開朗,「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當是恕道精神的最高境界。

        慈悲,意味著愛人,意味著要原諒、寬恕、包容。若面對別人的無禮,能一笑置之;面對他人的批評,能欣然接受;面對旁人的錯誤,能諒解且原諒。當我理解別人這麼做的真正目的,同理他們的處境,化氣憤為慈悲的饒恕,這樣的信仰,不正是在體驗「恕道」,實行仁德?對別人寬恕,也就是善待自己,使人生路寬敞,而不會跟自己的敵人狹路相逢。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