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擎起火炬,照亮人間

作者:陳胤愷

學校: 私立衛道高中

        恕,是日出而林霏開,一道曙光在烏雲密布中透出光芒。恕,是春風又綠江南岸,一片春風使萬物欣欣向榮。恕,是梅雨灑芳田,一場及時雨使萬物生機勃發、滋潤大地。


        恕,是一道曙光,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這利益掛帥、爾虞我詐的社會中透出一絲溫暖。佛陀講「慈悲」,「慈悲」是心念,也正是恕道的起點。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面對萬物秉持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因為慈悲、因為同理心,溫暖寒冬,融化霜雪。春秋時代的孫叔敖,遇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雙頭蛇,在恐懼驚嚇之餘,他親手殺死雙頭蛇並將之掩埋,為得是不再讓任何人因見到牠而死。孫叔敖是一道暖陽,在自掃門前雪的社會裡,默默的、不求人知的體現了儒家的恕道。


        恕,是一片春風,是「博施濟眾」。為這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的世界拂出一點綠意。耶穌講「博愛」,「博愛」即是恕道的體現。慈濟功德會懷著同體大悲的心,不求回報的付出。他們懷著「愛人」的心為世界埋下希望的種子。「有愛無私,自做菩薩」,以真摯的心,造福人群。慈濟是一片春風,在天地不仁、多災多難的環境中,莊嚴的、能近取譬的體現儒家的恕道。


        恕,是一場及時雨,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那世道衰微、禮崩樂壞的時代,孕育出一片生機。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何謂「為之不厭」?因「立己」、「達己」而專心致志。為何「誨人不倦」?為努力「立人」、「達人」而雖千萬人吾往矣。身處在只有貴族才能讀書的世代,孔子在追求成聖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喜悅充實。懷抱著滿足的心,為中國開啟「平民教育」之門,展開「有教無類」之路。他將「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份內心的充盈與天下人分享;他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片與善的心志與天下人共勉。孔子一心向仁,努力帶領全天下人齊心向仁,共同邁向大同世界。「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孔子一步一腳印周遊列國,他達達的馬蹄,是堅毅,運轉出恕道的真實意義;是仁懷,運轉出恕道的終極目標。


        以「慈悲」、「將心比心」為起點;以「博愛」、「博施濟眾」為方法;以「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終極目標;這便是恕道。身為十六歲高中生,恭敬體貼的遵從父母的心意,兢兢業業的讀書求學,真誠溫暖的對待朋友,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雖只有十六歲,幸福的我,要將這份福氣散播出去。課餘時間,我到家扶中心幫助學業成就弱勢的兒童,教導他們功課,為他們說故事,期望他們不因原生家庭的失能而喪失追求幸福的機會。我到和美獨居老人之家,以照顧自己阿公阿嬤的孝心,陪他們一段,為他們的獨居生活,添一點點歡樂。這,是十六歲的我對恕道的體會與實踐。


        二千多年前,孔子點燃一炬恕道的火把,照亮暗黑的長夜。火把傳給了孟子、曾子,一路小心翼翼的交給了韓愈,邢昺恭敬的接了火把再傳給朱熹。朱熹開枝散業,一路承傳。如今,火把在們手裡,我將以一份虔敬的心,擎起,向前。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