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創傷的一帖良藥--寬恕

作者:李姿儀

學校: 國立屏東女中

        曾聽說:「一腳踩扁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腳根上,這就是寬恕。」
        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這就是中國傳統讀書人傳授的恕道。學會如何寬恕對方、原諒他人,才可以為自己找到療癒創傷的良藥。寬恕可以融化霜雪,看見春陽;滋潤焦渴,獲得清涼。


        每個人對於選擇處理傷痛的過程都不同,就如同用針尖刺手一樣,就必須做好抽手的準備,遲鈍一點的人,等到針尖刺到有痛楚的時候,才要抽手;甚至到手流血,還執著地不鬆手,選擇放手原諒和死纏爛打都是一種抉擇,其實適時的放手原諒,不僅是替對方留一條通道,更是敞開心靈的鑰匙,得到更加圓融且豐富的自己。春秋時代,楚莊王的部將調戲他的愛妃,他卻以寬恕容忍了部將,部將為了報答恩惠以殺敵回報;而齊桓公不念一箭之仇寬恕管仲,後來才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細雨朦朧的傍晚,我穿著雨衣沿著道路邊慢跑,訓練著體力,以比賽下禮拜的運動會馬拉松作準備,我的努力隨著刺耳的煞車聲戛然而止,一禮拜練習的成果隨著厚實冰冷的石膏包覆的右小腿一起封固。那個潮濕的雨天,我的心被針尖刺的體無完膚。我詛咒那個邊騎車邊用手機聊天的啟事者,嗔恨老天爺,怨怪命運的不公平,這個錐心之痛封閉的我不想和任何人多說話,更不願原諒那個使我的心完全地塌陷的人。


        戈登李文斯曾道:「接受發生的一切,是寬恕的過程。」自從腳骨折後,我並不快樂,內心還是無發停歇的複習著那段往事,後來我漸漸明白,療癒自己最好的方式並非遺忘,也不是一再重複的麻痺,更不是把頭埋在難過之中不願向前。如果面對自己發生過的一切,寬恕他人的過錯,就能夠把此次的經驗化為給自己心靈成長的祝福。


        恕道充滿人生的道路,孟子說:「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學者學恕,求近其仁,進而求其恕道,一則修己,另則安人,若終身行之,必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可見「恕」字是何等的重要!


        當我們學習如何寬恕別人的同時,也要適時的提醒自己做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當年,孔子將恕字交給子貢的時候,怕子貢不知如何在這字上用功夫,便足加解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句話成了行恕道者的根本。一般人不想要做的事情,就避之千里;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緊抱不放,說明白其實這一切就是不夠推己及人。如果能夠恕己及人,也許生活中就會多份美──「恕」帶來的真善。


        「寬恕」是個美麗正面的字詞,「寬」是指接納別人的度量,調適自己的心情;「恕」是指用同理心來面對而願意原諒對方。我們也許不能避免災難,更不能阻擋彼此間造成的憎恨和尷尬,但,若懂得寬恕,這一切癥結就會顯得微不足道,退一步,海闊天空。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