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心之術

作者:李佩璇

學校:屏東女中

        大自然晝夜循環、四季遞嬗,存在著不成文的法則,雖說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甚至物換星移,有接觸的時刻,摩擦就因其而生,萬物尚且相爭,人與人相處不難揣測。


        恕的鑰匙掌握在心的手上,糾結纏繞的鎖,有心懂得放下,才有開啟的時候。因為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孔子曾言:「吾道一以貫之」,乃「忠恕」二字,惟有盡己才可以及人,就是這層道理。


        「如心」才得以為「恕」;「如心」不成,反為「怒」。思維造化心境。若心已隨著情緒的潮水,起伏不定,四處飄盪,此時心就成了脾氣的奴役,而小如家人之間的口角之爭,也就難以釋懷,更不用提大至生死、榮辱,甚至國家大事了。


        社會與日俱增的乖張暴戾之氣,持續催殘本不牢固緊密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才能真正懂的恕的意義。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居高位者無不鉤心鬥角;在下位者焉能行風行草偃之效。英國雪萊曾云:「自私自利的動機使得人類的心靈產生偏見,變的野蠻,以致於墮落腐化。」孔子之恕道,消極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是建立在彼此之間的關係上,不僅幫助自己,也要協助旁人。社會或許就是存在著以己利為中心論者眾多,風氣才日漸殘敗。
恕是一帖良藥,雖言苦口,若能端正事間歪風,此行何樂而不為呢?


        泰戈爾:「人越是能夠將心比心,他就越是真正的人。」前些日子,新聞媒體爭吵得沸沸揚揚的死刑廢與留存的問題和寬恕之間有著莫大的關係。英國的喬叟說得好:「一味端正是不夠的,還得考慮溫厚的寬恕才是。」時還年幼的我,經歷失去父愛的悲傷,一場車禍破碎了一個溫暖的家,曾經受過欺侮後對肇事者的怨懟,深愛父親的母親意味深長的一席話,不滿隨之煙消雲散了。依稀記得,「一個人的生或死是上天主宰,人只能充實得過好每一天,失去的部分須靠自己填補回來,即使辛苦,才不會枉走人生這一遭。」那時的媽媽,早已寬恕了吧。


        淚水該擦乾了,我對自己說。懂的關心、合理、尊重、瞭解後,所有愛的形式是一樣的。恕也是愛的一種,我如此深信著。
拿著恕的筆,我為自己也為那位肇事者,畫下圓滿相交的兩圓。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