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雨後的七彩--我見恕道那抹光

作者:柳璇

學校:台中市曉明女中

        所謂雨過天青,飽含水氣的雲霧驅散瘴癘之氣,在降下滂沱晶瑩珍珠後刷上一番清新與嬌豔的虹;所謂平息風浪,沉著冷靜的舵手抵禦猛浪勁風,在提振高昂士氣後搏擊怒濤,撥雲望見那束透亮。彷彿一股寬恕的清流,竄入蒙蔽的凡心,揭開掩翳的心扉,拂拭後更趨澄明。

  論古至今,我們將恕道奉為圭臬,以尊重為方,以諒解為圓,構出心靈凝釋的涵養。起自退一步的哲理,廣至包容多元文化的現世價值觀,皆息息相扣,不容忽視。恆常在與人談吐芬芳、溝通論理間,時而如清風掃拂湖面,泛起漣漪,抑或如巨石墜入河底,濺起水花,產生齟齬。若此時我們選擇理直氣壯的秉持自我,一點一滴刻蝕緣分的磐石,則必然會殲滅苦心經營的情誼,崩塌成一地粉塵,徒留懊悔的心志。「惡言如毒箭,刺傷他人可能將分離一輩子的朋友」,我們應以包容化解偏頗,以體諒彌補間隙,懂得傾聽對方的想法,讓沉默代替強詞奪理的辯駁,謙卑貫串海闊天空的退讓。

  藺相如胸懷宏量,在廉頗譏諷自己的同時,禮讓他並不急於反駁,突顯高尚的胸襟。然而,廉頗勇於改過、肉袒負荊,而非睥睨藺相如,亦為恕道的一種典範。此恕道乃恕己之道,是一種自省,也是一種釋懷。行旅人生長程時,我們會遭逢挫敗的淬鍊,會面臨低潮的襲捲,會躊躇於抉擇的十字路口,與其嗟嘆生命的悲歌,不如敞開心扉,獨留一扇屬於自己的窗,躍出、翱翔,去理解、去感受最深沉的真實。現今熙來攘往的都市腳步,已將忙碌的心封閉在沉思外,忘卻青春曾追尋的夢想。恕己,使我們卸下馱著的沉重事業包袱,也使我們在茫然中尋得目標的燈塔。且看陶淵明「周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的恬淡自適與當時世人所追求的烏紗帽背道而馳,然而唯有歷經仕與隱的掙扎,才能勾勒出一片桃花源,造就出陶淵明的任真性靈。

  寬恕固然需要真實慧能,但有時,無法給予的諒解是一種紀律和規範。孔明揮淚斬馬謖,縱然是愛將,違背承諾即不堪稱君子,故恕道在信用的原則下為一不實的曲解。寬恕如捕魚,漁民放鬆網的緊度、洞的寬度是為了讓小魚游出繁殖後代,但過度的恕人恕己則造成散漫與怠惰。諒解,是要我們體諒瞭解對方,並思考自己的立場是否利己也利人,不是一味地懇求他人原諒自己所犯的過錯。轉換角度,讓自己不僅習得恕道,也習得放下身段致歉的勇氣。

  寬恕他人,是一種不計前嫌的坦然;寬恕自己,是一種放手迎風的昂然。誠如廣袤的夜空接納了晦暗,卻襯托出熠熠星子,成黑夜裡的熒熒燈火。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