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恕道

作者:陳玉真

學校:屏東女中

        一時之讓,可以在未來創造海闊天空。以德報怨並不僅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紙上口號,而是人與生俱來的善念。一道精緻的菜餚未必獲得你的青睞,而你所喜愛的食物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接受。恕道亦如是。當別人的過錯燃起了我們的怒火和仇恨,不妨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場想一想,我們自身的所作所為是否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正義正確的?

        曾有人說:「寬恕是上天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沉湎於痛苦和仇恨的心靈,築起高高的城牆,隔絕了我們所愛與愛我們的人。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已經發生的錯誤雖然無法再挽回,但是選擇寬恕別人不僅對自己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也給予了別人改正的機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或許某一天當我們也犯了錯,今日的原諒同樣寬恕了自己。寬恕曾經的遺憾、當下的過錯,何嘗不是替未來鋪造更美好的道路?

        佛教讓人「放下」,古語說有容乃大,都是寬恕的體現。大到家國仇恨,小至日常的雞毛蒜皮事,無一不可放下。生活中其實處處充滿寬恕的智慧。古時有楚莊王群臣絕纓,以寬容成就春秋五霸之一;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徵,創立大唐盛世;漢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化敵為友終成帝業。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念境轉,與其讓仇恨控制本心,不如以包容的泰然換取成功的機會。

        寬恕的道理雖然很簡單,但卻很難做到。爺爺是生意人,平時和奶奶在市場賣蔬菜和豆子。我從小就從媽媽的口中了解他們神奇的生意經─對待客人非常親切,甚至和很多客人成了好朋友,但也很有生意頭腦,精明得不符合他們的歲數。有一次一位客戶向爺爺下了訂單,要買一批四季豆,可是貨到了卻一時無法付錢,讓爺爺損失了不少。當時爺爺只說了一句話:「我相信他。」選擇原諒那位客戶的過失,還幫他先墊付了那筆錢。爺爺一直認為人與人間並不是只有利益關係,任何人都有需要幫忙的時候。後來那位客戶開始固定和爺爺下單,因為這善意的寬恕,兩人建立起良好的生意關係。

        當時我覺得不以為然,寬恕別人的過錯有什麼難的?直到升國一那年,爺爺出了車禍。記得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時,我害怕得驚慌無措。她告訴我,在運送豆子的路途中,爺爺開的小卡車和迎面而來的大貨車相撞。酒醉的貨車駕駛在路人的幫助下,一起把爺爺送到醫院,可是爺爺的內臟因撞擊而嚴重受損,我們趕到時,他已瀕臨垂危。我第一次深刻的感覺到親人可能離我而去的恐懼感,在急診室外等候著搶救結果,那種無能為力的無助讓我幾乎窒息。爺爺走了以後,家人們依照爺爺的遺願,不再追究那個家境貧困的酒醉駕駛的過失。那段時間我都處於低潮的情緒中,我怎樣都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生命的逝去能用一句簡單的寬恕揭過?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回想爺爺的教導。他的人生準則曾經是滋潤我心田的雨水,也是我充實精神的肥料。而這次,爺爺用它的生命為我上了一堂人生中最珍貴的課。不僅要學著寬恕他人,還要寬恕每一個生命中的逆境。

        我相信,不論是寬恕或被寬恕,都會使人生變得更輕鬆、快樂。

© 2023 by Uniting Church Arizon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facebook-square
  • Twitter Square
  • Google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