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恕道
作者: 何采凌
學校: 基隆市聖心高中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裡相當重要的內容,孔子認為待人忠恕是仁的基本要求,並以此貫穿各方面的思想。忠,屬於人們對自身要求的一種態度;恕,則是推己及人,向外推展的一種修為,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人與人的相處是人生必修的課程之一,倘若我們讓這個世界可以充滿愛與和平,相信中華文化中的忠恕之道仍是值得我們奉為圭臬。
前陣子,社會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是兩位高中生對街友潑糞的行為,行徑荒唐不說,他們還將這段不堪入目的過程以影片的方式在網路散布,藉以炫耀自己,並且認為是百年壯舉、偉大事蹟。文天祥曾云:「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探究其本意,不就是孔孟的仁義而已嗎?然而身為受過教育的高中生,竟做出如此不合乎仁的行為-見流浪街頭的老人沒有惻隱之心;不合乎義的舉止-潑糞,如此惡劣、踐踏人性尊嚴的行為,這種乖張離譜的態度,不僅令社會大眾髮指,也令同為高中生的我汗顏。反觀自己,覺得自己何其幸運,平時我們在學校裡團體生活的時間遠超過在家中與家人相處,學校裡的老師不論是言教或是身教都給我們相當正面的榜樣。
踏進高中校園的第一天以來,導師送給我們一句話做為勉勵,並且要我們謹記在心、努力實踐,這句金玉良言是「用心做事,簡單做人」。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同學間的相處應該學習互相尊重,但是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學習過程中總是會和同學有些不愉快或小衝突,正值血氣方剛的我們,只會執著在自以為是的解釋裡,像小狗追著自己的尾巴般,不肯放過自己,讓自己的情緒如墜入萬丈深淵般不可自拔,猛然想起導師殷殷叮嚀的「用心做事,簡單做人」,如同當頭棒喝,我們應該把心思放在用心讀好書,修養身心,而毋須將這些不愉快無限放大,證嚴法師也曾說:「別因別人的錯而生氣」,這是要我們不把自己的喜怒被他人行為所操控。深刻思考,這不就是恕道的精神嗎?然而更進一步闡明,我認為恕的現代意義,並不是如鄉愿般息事寧人、概括承受,讓做錯事情的人抱有僥倖的心態,消極地增強他們的負面行為,而是在心靈上,我們應該試著放下,不為難自己,但在責任歸屬上,要如同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語重心長的勸諫後主:「若有作姦犯科,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也如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力諍皇上:「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學習讓個人情緒放下,讓法律來審判應負的責任。當然,寬恕,說來容易做來難,這樣的修為並非三言兩語就能養成,但是,事在人為,孟子的盡心篇中說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如果可以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寬恕別人的罪過,具備仁慈之心,那麼離孟子所說的仁就不遠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一種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想,倘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以這種思維來處理人際互動與大自然的依存關係,必定能促進社會和平,保護自然生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幸福美好。